兰州新区化工园区: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
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,宽阔的道路铺设平整,项目建设热火朝天,大块土地正在平整硬化······时隔两年,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组5月再次走进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发现,园区在招商引资力度、落户企业规模、产业完备程度、公用工程配套水平等方面,已不可同日而语。一个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形成。
图为调研组在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。(方君基 摄)
严把承接项目关口 承接产业转移绝不能等同于承接落后产能。
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亚飞表示,在选择项目时,园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原则,严格控制园区安全风险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等级,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、有毒气体类项目进入,禁止安全风险大、工艺设施落后、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入,坚决将附加值低、技术水平低、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安全隐患的项目挡在门外。
“在园区引进的150个产业项目中,85%以上来自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上海、河北、广东,其中搬迁改造类企业占54%,产能扩张类占46%。在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中,江苏省占据了半壁江山,精细化工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是园区项目最主要来源。”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党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徐晓卫介绍道。
徐晓卫说,项目入驻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首先要满足3个条件。一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。二是要符合园区产业规划,即属于石化产业链延伸、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、化工新材料、材料后加工四个业务板块,并满足园区《禁限控目录》相关要求。三是项目要具有先进性,亩均税收强度不低于10万元/亩,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/亩。
要素保障走在前面 选择落户地,除了择邻而处外,要素保障更加重要。
企业投资审批类事项精简至13项,土地不动产证5个工作日办结,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办结······这就是令企业称道的“新区效率”。
因承接项目以精细化工为主,为降低企业投资成本,园区先行先试提出工业用地可弹性年限出让,供地时只按净建设用地计价政策。园内的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集研发、中试、转化、实训、生产等功能于一体,企业可以轻资产快速入驻。
要实现可持续发展,人力资源保障是关键。缺人才,特别是高技能产业工人,是东部企业到西部落户后最明显的感觉。据秦川园区管委会估算,未来5年,这里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将达到2万人左右。为弥补人才缺口,园区正在依托兰州大学、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、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等院校,全力搭建多层次、多形式、多领域的“政校企”人才培养合作平台。
除定向进行人才培养外,新员工园区内不定期培训、岗前培训前置也是“政校企”合作的一大特点。“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后,一般需要3到6个月的过渡期。我们将实习环节前置,让毕业生提前进入角色,在企业进行岗前实习培训,了解和熟悉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,最大限度缩短过渡期,为新建项目输送新鲜血液。”徐晓卫说。
兰州,这个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有着辉煌历史的西部重镇,正依托千亿元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的建设,引领甘肃重构新的化工产业版图。
来源:《中国化工报·化工园区》